雜誌簡介: 原刊名:典藏今藝術,自2018年4月起與《典藏投資》合併,起始期數為307(201804)。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,從藝術家及創作、藝術評論及論述、美術史、展演空間、文化政策、藝術市場……等等,都是持續關注的重 要項目。在選樣上,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,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,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,主要的目的,是希望提供 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,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。
簡介
本期內容簡介
本期主題:市場洗牌——後疫情下的數位新動力與發展現況
2020年轟然乍到的疫情,讓我們在原先熟悉不過的地圖上頓失方向,我們一方面試圖撿回原先的熟悉感,一方面不斷地探索新的可能,摸索可能的新邊界。2022年的今日,隨著各國紛紛鬆綁邊境、取消防疫限制,台灣也正式準備進入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。各國的藝術活動與博覽會漸次恢復,甚至吸引了比疫情前更多的參觀人潮。在這兩年多的摸索、轉型與調整中,我們學到了什麼?改變了什麼?又有什麼是不變的存在?(企劃/編輯部)
本期主題:市場洗牌——後疫情下的數位新動力與發展現況
2020年轟然乍到的疫情,讓我們在原先熟悉不過的地圖上頓失方向,我們一方面試圖撿回原先的熟悉感,一方面不斷地探索新的可能,摸索可能的新邊界。2022年的今日,隨著各國紛紛鬆綁邊境、取消防疫限制,台灣也正式準備進入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。各國的藝術活動與博覽會漸次恢復,甚至吸引了比疫情前更多的參觀人潮。在這兩年多的摸索、轉型與調整中,我們學到了什麼?改變了什麼?又有什麼是不變的存在?(企劃/編輯部)
作者簡介
雜誌簡介
原刊名:典藏今藝術,自2018年4月起與《典藏投資》合併,起始期數為307(201804)。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,從藝術家及創作、藝術評論及論述、美術史、展演空間、文化政策、藝術市場……等等,都是持續關注的重 要項目。在選樣上,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,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,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,主要的目的,是希望提供 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,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。
原刊名:典藏今藝術,自2018年4月起與《典藏投資》合併,起始期數為307(201804)。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,從藝術家及創作、藝術評論及論述、美術史、展演空間、文化政策、藝術市場……等等,都是持續關注的重 要項目。在選樣上,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,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,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,主要的目的,是希望提供 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,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。
本雜誌收錄卷期
(目前共有118刊)